周五沪深两市保持窄幅震荡,从大盘和创业板指的结构来看,最近一直都处于箱体平台之中。这个平台从10月一直延续到现在,时间已经非常久了。在横盘震荡的这2个月里,消息面上发生了不少大事,尤其是最近一两周,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美联储议息会议相继落地,但却都未能改变整个市场的横盘趋势。 那这是否意味着大盘会持续横盘走下去呢?显然不会!横盘的时间越久,变盘的概率会越大,而且变盘的力度也会越大。所以接下来,我们仍然需要去预判下一个变盘节点到底在哪里?以及大盘可能出现的变盘方向? 对于变盘节点,如果连续的重大事件都无法刺激大盘做出方向选择,那就只能从技术形态去寻找突破口。 这点在之前的文章中,旌扬和大家就聊到过,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即下方60日线跟上来,大盘与60日线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时,将出现技术性变盘。这是因为均线往往具有3大作用,支撑、压力和均值回归。绝大多数投资者都能理解什么是压力和支撑,但是对均值回归并不是太了解。说白了,就是股价离某条均线比较远时,两者迟早会碰头,要么是股价主动回到均线附近,要么是均线向股价靠拢。 而旌扬平时在文章中经常提到的技术超买与超卖,指的是股价与5日线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除了5日线外,所有的均线都有均值回归的作用。时间周期越短的均线,股价会越快回到该均线附近;时间周期越长的均线,股价回到该均线附近的时间也越久。 在旌扬看来,综合利用均线的三大作用,是我们普通散户在实操时,最容易掌握的投资技巧。 就以大盘和60日线的关系来说。60日线是中期生命线,对大盘中期走势形成重要支撑。目前大盘离60日线还有一定的距离,即60日线对大盘产生均值回归作用。过去2个月以来,大盘一直横盘不动,60日线缓慢跟上,这就是均值回归的体现。 我们再看看创业板指,60日线的均值回归和支撑作用体现的更加明显。创业板指和大盘一样,过去2个月都在横盘震荡,60日线缓慢跟上,直到昨天和指数重合,这就是均值回归作用。昨天创业板指在触及60日线后,出现技术反弹并翻红,这就是60日线的支撑作用。 如果大盘复制创业板的走势,那么60日线跟上来前,大盘就很难向上突破。反之,若60日线和大盘逐渐重合,在均值回归作用减弱后,大盘向上变盘的概率也会加大! 这是大盘和创业板指的变盘节点问题,然后是变盘方向的问题? 一直关注旌扬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虽然这段时间大盘都是横盘震荡,但旌扬还是以看多为主的。这也是旌扬在综合了消息面、资金面、基本面和技术面之后得出的结论。 在昨天下午《A股低开高走迅速消化外围利空!散户带血筹码全部落入主力口袋!》一文中,旌扬也和大家提到过这几个维度的最新状况,其实消息面、资金面和技术面的变化一直不大。消息面上,12月3件大事已经落地,后面多半就是各类稳经济利好不断出台,外围也不会有太大的利空。宏观经济基本面,今年4季度乃至明年上半年,问题都不大。技术面刚刚也有分析,还剩下一个变量,就是60日线跟上后,能否支撑大盘向上变盘。 至于资金面,近期整体表现并不差。昨天的交易数据显示,大盘低开高走的过程中,机构资金的卖盘虽然有所释放,但仍然是净流入的,而且买盘非常活跃。游资昨天同样延续净流入。这两路主力都没有被美联储的议息会议落地吓到。 而在今早的【A股猛料】,旌扬还跟大家聊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A股市场今年开始从净融资转为净回报,这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是一次相当重要的变革! 按照今早文章提供的数据,今年IPO和再融资规模都出现大幅缩水,截至12月18日,IPO规模仅680亿,只有前几年的一到两成;再融资也较去年萎缩了70%,只有2150亿。整个市场的融资规模不到3000亿。而截至12月14日,今年有3966家上市公司分红,涉及分红金额达到2.35万亿。回购金额有1600亿。这样算下来,今年整个A股市场一改过去多年的净融资格局,开始转向净回报。 从文章的评论区中,旌扬看到大家对这几组数据都持有怀疑态度,一是分红公司到底有没有这么多?分红金额有没有这么大?二是没有把减持金额算进来,所以谈不上净回报。 对此,旌扬特意去特意去复查了一下数据来源,分红数据出自东财,并非小道消息,所以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不过旌扬并未查到今年全年的减持金额,只查到了2022年和2023年的减持金额,以及今年前9个月的减持金额。具体数据如下,2022年重要股东减持规模是4200亿,2023年重要股东减持规模3300亿(数据来源是平安证券),截至今年5月28日,重要股东减持金额325亿,截至今年9月30日,重要股东减持规模约735亿(数据来源是Wind)。 由于上述数据均来自于权威机构,所以旌扬并不怀疑数据的真实性。我们把今年的减持金额加进来,即便不加增持金额,那么今年同样是一个净回报年。 在旌扬看来,今年A股市场扭转了净融资格局,可以说是监管层与上市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方面,证监会几乎暂停了IPO,大幅压缩了再融资,相当于关停了A股市场向实体经济输血的水龙头。与此同时,国资委反复号召央国企加大市值管理力度,央国企带头分红、增持、回购,甚至是注销式回购。最终一减一加,才让A股市场起死回生。 可能绝大多数的散户朋友对此感受并不明显,因为大盘还是在3000点附近震荡,并无太大的起色。短线行情也是有涨有跌,有时候还会出现急跌,赚钱效应并不是太好。不过旌扬认为,现在的行情要远比9月24日之前要好,最起码成交量放大了3倍多,每天市场的热点也不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0月后机构和游资的交投活跃度已经明显增加,这在过去2年多里,都非常罕见。 就以近期主力机构的调仓路径来说,12月机构席位同时向三条主线分兵,一是字节概念,二是大消费,三是这几天突然活跃起来的前沿科技如AI眼镜、脑机接口和量子通信等。 和过去几年的行情对比,主力机构是很少在同一时间段狙击多个热点的,这是因为手上的子弹不足,只能投向一到两个方向。除此之外,大消费和前沿科技,从板块属性来看以前都很难被机构加仓,因为大消费的成长性偏低,而前沿科技又还在幼稚期,离商用较远。这种以往几乎在角落里的板块,现在都走了起来,也说明主力机构的子弹更多了,对市场的信心也更足了。 这些细节告诉我们,A股市场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