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发布云网智能运维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等19个新职业,这19个新职业以及直播招聘师等28个新工种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新职业不断涌现并获得认证。据统计,从2019年发布首批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以来,已经累计发布5批共74个新职业。2022年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新增168个新职业,新职业数量的持续增长正在悄然改变职业结构。那么对于考生而言,如果想提前抓住“就业风口”,摆在面前的无非是两条道路,一是选择新职业所对应的专业,通过调整就业方向,精准匹配社会人才需求;二是着力培养个人新技能,新职业的出现就说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从业者需要健全终身技能从而获取更强劲的就业竞争力。而华中师范大学正是深入考虑了这一点,除了在专业设置上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革新,设立能够服务国家战略、经济需要的新专业,发展交叉学科专业外,也从根本上聚焦于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终身职业发展能力。具体来看,华中师大聚焦学生素质能力发展和学生毕业去向落实,在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方面,该校坚持就业指导类课程和就业工作全过程育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等,强化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功能,通过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从而调整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自此形成“良性循环”。这一“追踪”功能不仅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售后服务”,也可以从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中及时获取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动,从而作用在后续人才培养中。同时,华中师范大学打造了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能力训练1314活动体系和就业精准帮扶体系,从就业指导—就业能力—就业规划全方位深度助力学生构建就业技能。比方说,在就业能力训练1314活动体系中,华中师范大学会开展就业讲堂,包括学校大讲堂与学院小讲堂,其中还会邀请国内外企业家、名企HR、就业指导名师等大咖来校开展大讲堂,根据各学院个性化需求定期培训课程开办小讲堂。这类大咖在各自行业领域、工作岗位上已经具备一定行业地位,积累了深厚工作经验,因此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面向应届毕业生开展讲座,可以让毕业生从不同身份出发,更加了解就业市场发展、用人单位需求等,从而优化个人能力,做好完全准备。除了“大咖讲堂”外,华中师范大学还开展职业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金牌求职者”模拟招聘大赛和生涯人物访谈大赛等,以赛促练,以此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简历制作能力、自我营销能力和求职应聘能力。让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能快速从学生过渡到职场,缩短适应时间,更快融入职场对能力的需求。而从历届毕业生交付的就业成绩单来看,华中师范大学在促进就业方面所做出的的努力都得到了正向回馈,该校每年有50%的毕业生就业于教育系统,还有近40%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其中95%升学至国内重点院校或知名科研院所,这说明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劲、专业对口度高、未来发展前景好,因此选择华中师大收获优质教育、丰富资源的同时,还能提前培养职业新技能,增强个人与社会发展适配性的内在要求,在职业道路上更出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