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盐湖、地球探秘!奇特的地貌戈壁是如何形成的?(附视频讲解)

时间:2025-04-05 08:07:31来源:即时资讯网 作者:苍穹

最专业的地理科普平台最全面的海量备考资源盐湖的概念盐湖是咸水湖的一种,干旱地区含盐度很高的湖泊。淡水湖的矿化度小于1g/L,咸水湖矿化度为大于1g/L,矿化度大于35g/L的则是盐湖。盐湖是湖泊发展到老年期的产物,它富集着多种盐类,是重要的矿产资源。盐湖里的天然盐不能直接吃,要经过复杂的工业操作才能成为“食用盐”。盐湖的作用盐湖中沉积的盐类矿物约达200种。人类已经从盐湖中大量开采石盐、碱、芒硝和钾、锂、镁、硼、溴、硝石、石膏和医用淤泥等基本化工、农业、轻工、冶金、建筑和医疗等重要原料。盐湖中还赋存着具有工业意义的铷、铯、钨、锶、铀以及氯化钙、菱镁矿、沸石、锂蒙脱石等资源。还有多种价值极高的生物资源(盐卤虫等)和基因资源。盐湖卤水的储热特点,已开始用于“太阳能盐水池”发电。盐湖中提取锂矿,更是当今炽手可热的新能源必备资源。盐湖类型划分盐湖类型的原则主要有三种:一是按盐湖卤水赋存状态分类。二是按盐湖的主要盐类沉积物分类;三是按卤水的化学成分分类。其中第一种,是中学地理常常喜欢考察的试题来源。其他两种则相对复杂,偏向文科的学生由于理科知识量不够,不宜理解。所以,这里按盐湖卤水赋存状态,盐湖可分为卤水湖、干盐湖和沙下湖。1. 卤水湖顾名思义,卤水湖就是一年四季湖盆中都有表面卤水存在,而盐类沉积仅存在于岸边或者是湖底某些部位,且湖水在一年四季有涨有落,但湖中总有自由表面卤水。2. 干盐湖干盐湖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年内绝大部分时间是干枯的,只有在潮湿季节才有暂时性的表面卤水。裸露地表的干盐滩由于日晒和强烈蒸发,地下卤水析盐膨胀造成地表龟裂,更由于常年风吹、雨淋、日晒蒸发,形成了巨大的盐壳。察尔汗就是一个巨大的干盐湖。3. 沙下湖是以全年内均无表面卤水为特征的一类盐湖。晶间卤水的水位远比干盐湖的埋藏深度大,并且因卤水很少跟外界交换,水位较为平稳,只有降水下渗或盐类自析才稍为引起水位的微小波动。沙下湖另一个直观的特点是在其盐类沉积的顶部往往有或厚或薄的浮土和流沙覆盖,全年均无地表径流的补给。4. 海成盐湖海成盐湖又称海源盐湖、海源咸水湖。由海湾、内海所形成的盐湖。当海湾或内海由于沉积物堆积使其全部或一部分成为海成湖后,残留的海水,在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强烈蒸发,盐度不断增加,便形成盐湖,产生各种盐类沉积。盐湖的形成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历史演化1.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气候干旱,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湖水中盐类物质达到饱和或者过饱和状态后,盐类物质被析出来,沉积于湖底和岸边。例如海拔2600~3200米的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四周为绵延的山脉所屏障,又常年在中纬度西风环流影响之下,水汽的输送量和降水量都很稀少,空气干燥,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荒漠盆地。位于盆地东北缘的茶卡盐池,年降水量约210毫米,盆地中心的察尔汗盐湖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2.封闭的地形和一定盐分与水量的补给封闭的地形使流域内的径流向湖泊汇集,湖水不致外泄,盐分通过径流源源不断地从流域内向湖泊输送。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湖水越来越咸,盐分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盐湖。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盐湖不仅可以形成于大陆,也可由海湾演变而成。浩瀚无垠的海洋,每升水中的平均含盐量为35克。如果海湾因沿岸带沙坝的逐渐发展、扩大而与海洋隔离,成为封闭状态,兼之气候干燥炎热,水体在强烈地蒸发作用下,盐度将不断增高,最后也会形成盐湖,产生各种盐类沉积。这种由海湾演变而成的盐湖,称为海成盐湖。这种由海湾演变而成的盐湖,称为海盐湖。在盐湖地区,常常可以看到环湖有一圈圈银白色的盐带,宛若戴在盐湖上的美丽项圈。这种自然现象,是盐类物质自流域向盐湖迁移的一个有力的证据。因为溶解于水体中的各种盐类从流域向盐湖的迁移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浓度不断增大,一旦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就会产生沉淀作用。但是由于各种盐类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呈现出一定的沉淀顺序,从物质来源的上游到盐湖之间,各种盐类沉积物有明显的环带状分布规律。例如在昆仑山北麓的一些盐湖地区,靠近山区的地段为硼盐带,近湖地段为芒硝带,湖内则沉积有食盐和光卤石。盐湖的分布盐湖是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中国是世界上盐湖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盐湖大致处于北纬30~50°之间,属于世界著名的亚、非、欧大陆盐湖带的最东缘,称之为中国盐湖带。盐湖比较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山间盆地或高原闭流洼地之中。青藏高原被称为“盐湖之家”,多格错仁(茶卡错仁)海拔4814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盐湖。外国的盐湖,主要分布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潘帕斯草原北部。由盐类沉积所形成的巨大盐盖,坚硬异常,顽若岩石。铁路、公路、机场、房屋修建在盐盖上不用担心垮塌,高浓度的盐水甚至可以像水泥一样进行浇灌。我国著名盐湖1.察尔汗盐湖-我国最大的盐湖-万丈盐桥察尔汗盐湖是我国青海省西部的一个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盐湖东西长160多千米,南北宽20~40千米,盐层厚约为2~20米,面积5800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一切绿色植物均难以生长,但却孕育了晶莹如玉、变化万千的神奇盐花。盐花是盐湖中盐结晶时形成的美丽形状的结晶体称谓。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60亿人口食用1000年。2.茶卡盐湖——中国的天空之境茶卡盐湖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南侧的天然结晶盐湖,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千米。在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海水积留在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之一。茶卡盐湖还因盛产大青盐驰名,成为中国首家绿色食用盐生产基地。3.运城盐湖——中国死海运城盐湖又称谢池,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以南,中条山北麓,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总面积132平方千米。该湖系地堑式的构造湖,周围山体因断层作用而抬升,盆地则相对凹陷,在低洼处积水成湖。成湖之初湖泊本为淡水湖,后来在盆地干燥气候的影响下,经过第四纪历史时期的沧桑变迁,而演化成盐湖。谢池的盐业生产与气候结合密切。“解池盐产必资南风,南风不时,盐即失利”的科学论断。解池南依中条山,当南来的气流越过中条山后形成了焚风,在下沉过程中有增温减湿的作用,使空气干燥,加速了湖水蒸发和盐类沉积。试题链接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部海拔最低处,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境内,海拔2670米,是中国最大的盐湖,有格尔木河等10多条内陆河注入。这里曾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地理过程在该盐湖上形成厚厚的坚硬盐盖,青藏铁路在盐盖上穿行而过。材料二:察尔汗盐湖附近区域图(图甲)和格尔木河流域植被与地形关系图。(1)说明察尔汗地区由海洋变为盐湖直至形成盐盖的演变过程。(2)结合图乙从土壤角度分析三个地貌单元的植被覆盖出现差异的原因。(3)说明青藏铁路建在盐盖上的原因。【答案】(1)地壳抬升形成青藏高原,局部凹陷形成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地区因地势低,积水成湖;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强、多大风)蒸发旺盛;随径流进入湖内的盐分不断积累,盐度越来越高,结晶出盐粒积累形成盐盖。(2)洪积平原:地形坡度较大,土壤颗粒粗大,水分下渗较快,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较差;湖积平原:土壤颗粒较细,水分条件好,适宜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最高;湖滨平原:地下水埋藏浅,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不适宜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最低。(3)盐盖坚硬,路基稳定,避免了动图的影响;盐盖平坦,施工方便,建设成本低。【解析】本题察尔汗盐湖的形成和植被分布为背景,涉及地表形态变化、自然地理整体性等相关知识。(1)读图文资料可知,地壳抬升形成青藏高原,察尔汗地区因地势低,集水成湖,因海拔升高,气候变干旱(降水少、光照强、多大风)蒸发旺盛。且入湖径流小于蒸发,随径流进入湖内的盐分不断积累,盐度越来越高,结晶出盐粒不断积累形成盐盖。(2)读图可知,湖积平原植被覆盖率最高,其次是洪积平原,湖滨平原植被覆盖率最低。洪积平原地形坡度较大,土壤颗粒粗大,大气降水下渗较快,土壤贫瘠不适宜植被生长。湖积平原土壤颗粒较细,水分条件好,适宜植被生长。湖滨平原地下水埋藏浅,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不适宜植被生长。(3)相对青藏高原上的冻土而言,盐盖坚硬,路基牢固、稳定,避免了冻土对铁路的影响。盐盖平坦,施工方便,建设成本低,气候干燥,道路维护方便,因此青藏铁路建在盐盖上。2. 柴达木盆地原为古海洋一部分。位于柴达木盆地东缘低洼地带的茶卡盐湖,面积105km²。天然结晶的湖盐储量丰富,形成深厚坚硬的盐壳,盐壳以上平均水深约为0.2m。可直接铺设铁轨,历史上湖区运输湖盐主要采用铁路运输(下图),由于铁轨需要随时维护,费时费力,1989年开通运盐航道后,船运取代了铁路运输。近十年来,茶卡盐湖的旅游业和周边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迅速,对茶卡盐业影响较大。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对茶卡盐湖湖盐的形成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 地下盐矿—地壳抬升—上覆岩层剥蚀B. 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燥—地表形成盐壳C. 海洋—地壳抬升—湖水蒸发D. 海洋—断裂下陷—积水而成(2)盐湖边缘的湖盐杂质含量较高,给湖盐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下列对湖盐中杂质的主要来源说法错误的是( )A.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盐湖周边多风化碎屑物B. 过度放牧,草地退化,多裸露的沙土C. 游客产生的废弃物D. 湖边煤矿开采掺入的矿渣【答案】 1. C 2. D【解析】本题组以柴达木盆地的茶卡盐湖为背景,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主要是茶卡盐湖的形成过程以及周围环境对盐湖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题。(1)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原为古海洋,后经地壳抬升形成内陆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量较少,湖水盐度升高,最后盐类结晶析出。故选C。(2)杂质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来自自然,一个来自于人为。自然界主要是该地自然风化物;人为主要是放牧导致植被减少,产生的沙土;还有生产生活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故选D。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运城盐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被誉为“中国死海”。运城盐湖古称解池,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中条山北麓断裂,出现的一个狭长凹陷地带,后逐渐形成湖泊。运城盐池周围地表、地下都储藏着大量的盐类矿体。运城盐池至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所产盐称“解盐”,池盐颗粒大、色洁白,质地纯净,含芒硝和镁元素较多,是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运城盐池每年特定时节会变成红色,也就是“玫瑰湖”,湖水颜色与湖中的卤虫、杜氏盐藻等生物繁殖关系密切。下图为运城盐池分布图和盐池景观图。(1)说明运城盐湖的形成过程。(2)推测运城盐池变成“玫瑰湖”的季节并说明形成原因。(3)为可持续开发运城盐池提出合理建议。地理图文综合整理【答案】(1)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断裂凹陷形成凹地(洼地);周边河流和雨洪汇入凹地积水成湖;周边河流和雨洪不断将含盐类的矿物质带入湖中;该地区年均气温较高,湖水蒸发旺盛,含盐类的矿物质不断在湖中积累、沉淀,湖水所含盐分不断提高,从而形成盐湖。(2)夏季。夏季太阳辐射强,水温高,蒸发量大,湖水盐度高;适应高盐度的藻类(杜氏盐藻等)大量繁殖,以盐藻为食的卤虫也大量繁殖;随着湖水盐度升高卤虫、藻类等生物体色变得越来越红。(3)对盐类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深加工,提高盐业提取和加工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发展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制药工业等),增加附加值,增加税收收入;依托“玫瑰湖”景色加大宣传,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业;政府加强统一管理和规划,对卤虫等资源进行适度合理开发,禁止过度捕捞;有重点的在盐湖周边设立监测站,对盐湖的水量、水质等进行动态监测,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解析】本题以运城盐池分布图和盐池景观图为材料,涉及盐湖的形成过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1)根据材料“地壳运动导致中条山北麓断裂,出现的一个狭长凹陷地带,后逐渐形成湖泊”可知该地初期是地壳运动造成地表下陷形成凹地,周边河流和雨洪汇入凹地积水成湖;根据材料运城盐池誉为“中国死海”,“运城盐池周围地表、地下都储藏若大量的盐类矿体。”可知盐湖的盐度高,主要是由于周边河流和雨洪不断将含盐类的矿物质带入湖中;该地区年均气温较高,湖水蒸发旺盛,含盐类的矿物质不断在湖中积累、沉淀,湖水所含盐分不断提高,从而形成盐湖。(2)根据材料“湖水颜色与湖中的卤虫、杜氏盐藻等生物繁殖关系密切”可知这些生物适宜高盐度水域生存,结合区域综合特征判读夏季是玫瑰湖出现的季节,原因是夏季太阳辐射强,水温高,蒸发量大,湖水盐度高;适应高盐度的藻类(杜氏盐藻等)大量繁殖,以盐藻为食的卤虫也大量繁殖;随着湖水盐度升高卤虫、藻类等生物体色(体内色素积累量大)变得越来越红。(3)可持续开发发运城盐池实现良性开发主要从产业结构、资源适度开发、生态保护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池盐是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可以发展对盐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深加工,提高盐业提取和加工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税收收入;依托“玫瑰湖”景色加大宣传,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业;政府加强统一管理和规划,对卤虫等资源进行适度合理开发,禁止过度捕捞;有重点的在盐期周边设立监测站,对盐湖的水量、水质等进行动态监测,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是一种基本没有细沙的干燥地貌。很多地区的戈壁不是沙漠,而是裸岩。在气候条件极度炎热干燥、四季和昼夜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岩石不断受到风吹日晒,发生热胀冷缩,逐渐崩解为大小不等的砾石和沙粒。当细沙被风吹走后,就形成了戈壁。戈壁中的砾石通常是荒漠吹蚀区中的各种沉积物。比如山前洪-冲积平原面上的洪积物、冲积物,冰川、冰水平原上的冰碛物和冰水堆积物,基岩经强烈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等。另外,地壳运动也会导致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促使戈壁形成。戈壁主要的气候特征有三点。第一,戈壁的降水量少。戈壁年平均降水量通常低于250毫米,并且降水多是阵雨,从戈壁的边缘到中心,降水量逐渐减少。第二,戈壁温差大。戈壁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因而无论是气温还是地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非常大。第三,戈壁的风沙活动频繁。由于降水稀少,地表干燥,只要有风,地面的沙砾就会被吹扬起来,形成沙暴等风沙天气。戈壁的自然特征较为明显,主要包括戈壁的水系特征和动植物特征。戈壁的水系主要是地下水,几乎没有积水或流动的河流。虽然戈壁边缘有山地水,但是,只要它们流入松散的土壤或者多盐的、封闭的凹地时,就会迅速干涸,并且很多河流只在夏季有水。不过在一些戈壁地区,地下水却分布很多,水质甚至可以满足当地畜牧的需求。在戈壁特殊的土壤条件下,植被非常稀少。能在戈壁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十分发达的根系,它们能从土壤的深处吸收水分并茁壮成长。在茫茫戈壁上,尽管植物不多,但动物种类却不少。野骆驼、蒙古野驴、詹兰羚羊、捷尔伦羚等大型哺乳动物都生活在戈壁上。此外,还有旱獭、囊鼠等啮齿类动物以及一些爬虫类动物,也能在环境恶劣的戈壁上生存。戈壁的生态条件十分严酷,但戈壁并不荒芜,一些水源充足的地区甚至还出现了绿洲。每种地貌都有独特的生态意义,即便不像碧水白沙的海岸那样令人心旷神怡,戈壁的广袤无垠和天高地阔也非常值得我们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赞叹。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更多备考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搜索地理词语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内容